51岁登顶慕士塔格!李健江:步履不停,山就在那里

2025年7月5日,骆驼喜马拉雅登山队队员李建江,成功登顶慕士塔格峰(海拔7546米)。与许多充满艰辛与挑战的攀登故事不同,李建江用了一个特别的词来形容这次经历——“舒服”。看似简单的评价背后,蕴藏着精心的准备、团队的协作,以及来自骆驼的装备所给与的底气。

“我出生于新疆,从小就跟山打交道,我们家院子里就能看到天山的雪峰。”李建江说,“山教会我,不论遇到什么阻碍,休息调整一下再去攻克难关,之后回头再看,其实没什么大不了。这次攀登很顺利,非常感谢骆驼的支持,连体羽绒和冲锋衣在攀登的过程中给与了我非常大的帮助。”

图片1.png

2025年7月5日,骆驼喜马拉雅登山队队员李建江成功登顶慕士塔格峰。

一场顺利得超乎预期的攀登

李建江对于慕士塔格的向往,并非始于此次攀登。这份执着源于他内心深处对山野的热爱,以及多年来在多座雪山积累的攀登经验,慕士塔格其实早就在李建江的登山“目标清单”中。他15岁的女儿也深受父亲的影响,喜欢上了户外。两人曾经约定,一起去攀登这座被称为“冰川之父”的雪山,但由于女儿学业的时间安排与登山期冲突,父女同攀的愿望暂时未能实现。

但身在户外,缘分自有安排。作为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地质专业理学硕士,在与北京大学山鹰社的老友们交流时,李建江发现,不少人也在计划攀登慕峰。“前山鹰社队长张仁杰联系到了骆驼,可以为我们提供装备支持,大家都非常高兴。”李建江回忆道,一个由5人组成的小团队迅速集结,大家一起加入了骆驼喜马拉雅登山队。确认攀登日期后,自己就专心投入体能、技术、装备等全方位的准备中。“因为慕士塔格的海拔有7500多米,所以为了能够提前适应高海拔环境,我就提前去了乌孙古道和独库公路徒步和骑行,算是拉练,也是为攀登慕峰做好准备。”

6月20日,李建江抵达喀什,与骆驼喜马拉雅登山队其他队员汇合,队伍按计划前往塔什库尔干(塔县)进行初步海拔适应,接着进驻慕士塔格大本营,开始了为期约两周的攀登周期。

“整个攀登过程,就是按照大部队的计划来。”李建江特别强调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。“骆驼喜马拉雅登山队,在每个阶段都安排了充分的适应、拉练和休息时间。而且攀登周期内慕峰的天气非常给力。徒步拉练时基本上都是大晴天,没什么风,而且因为提前进行了适应,几乎没有高反。”得天独厚的天气条件、充裕的时间和科学的计划、加上骆驼全方位的装备保障,为顺利登顶奠定了基础。

1756277333401951.png

当然,挑战依然存在,但主要集中在冲顶日。“冲顶的时候时间比较长,半夜两点起来,早上七八点登顶,山顶风很大,在顶峰看远处的雪山,非常美,那种视觉震撼很难用语言简单形容。”李建江描述道,那一刻感受到的雪山的壮阔与登顶的成就感,足以慰藉一路攀登以来身心的疲惫。

未来有机会将挑战14+7+2

当被问及此次攀登遇到的技术难点时,李建江的回答出人意料地聚焦于“速度提升”。“看到教练、向导他们走得很快,希望自己的体力能跟他们一样好,能够更快登顶。”在他看来,慕士塔格在天气良好、高反适应好的情况下,技术难点相对较少,核心是体能的较量。“体力越好,就能更快登顶。”

本次攀登过程中,骆驼为队员们提供了冲锋衣、连体羽绒、背包等多款户外装备,李建江表示,自己最喜欢的就是骆驼喜马拉雅的冲锋衣。“它的功能性(防风、防雨、耐磨等)、舒适性,包括设计的外观样式、配色我都很喜欢,攀登的过程中也很保暖,透湿也不错,以后再去攀登其他的山峰,这件冲锋衣也会是我的首选。”

作为西昆仑山脉第三高峰,慕士塔格以其巨大的冰川和相对“友好”的攀登路线,成为许多登山者挑战7000米级乃至准备8000米级山峰的理想选择。“有些人说慕士塔格7500多海拔,是为攀登8000米去做准备。它对我的意义可能就是指向更高的山,相当于为以后有可能参加8000米的攀登提供了一次机会和经验积累。”李建江表示,慕峰的成功登顶,为自己未来“14+7+2”的梦想注入了更强的信心。

身为资深的户外登山家,李建江有着丰富的徒步登山、国内外骑行、户外露营、马拉松长距离越野跑等经验。2022年-2024年期间,他成功登顶克孜色勒、勃朗峰、玉珠峰等多座山峰,今年除了登顶慕士塔格峰之外,李建江还登顶了那玛峰和贡巴峰。

在李建江看来,不论是何种户外运动形式,核心是相通的——欣赏美景、结识朋友、挑战并超越自我。他的慕士塔格之旅,不仅是个人登山履历上浓墨重彩的一笔,更是一次骆驼品牌与攀登者之间成功合作的范例。它生动地诠释了:当热爱、准备与支持相遇,面对“冰川之父”,也能踏出一条相对从容的登顶之路,而这条路的尽头,连接着更高远的雪山梦想——那是属于世界之巅的召唤。